2018年06月25日 15:04 來源:人民日報
高蒙瑪里揚影院大門上方顯示著本屆電影節展映電影的大幅海報。
9部優秀中國電影走進法國7個城市
中國光影耀動法蘭西
巴黎、馬賽、戛納、里昂、斯特拉斯堡、布雷斯特、法屬留尼汪……這個夏天,由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中國國家電影局和法國百代集團主辦的第八屆法國中國電影節走進7個法國城市,集中展映9部最新的優秀中國電影。
從5月30日起至7月10日,《無問西東》《戰狼Ⅱ》《妖貓傳》《記憶大師》等9部中國影片陸續登陸法國影院,讓法國觀眾有機會欣賞來自中國的光影盛宴。
電影為媒加深中法文化情誼
“中國是電影大國,近年來涌現出了很多優秀作品,希望法國觀眾抓住機會,走進影院,探索和發現中國電影的妙處。希望在電影節的促進下,法中之間的文化情誼越來越深厚。”在5月28日舉行的第八屆法國中國電影節開幕式上,世界知名導演、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科斯塔·加夫拉斯如此表示。
“經過7年打造,法國中國電影節獲得了一定影響力,每年有5萬名以上的法國觀眾觀看展映電影。”法國中國電影節中方主席、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嚴振全告訴記者,今年的選片題材多樣、風格各異、制作精良,為法國觀眾了解中國提供了多種視角,也體現了中國電影的高水準。嚴振全介紹,本屆電影節組委會在宣傳上加大力度,在戛納電影節期間舉辦了新聞發布會,從4月初起通過法國電視、紙質媒體等進行報道宣傳,預計今年將吸引更多的法國觀眾。
法國中國電影節創辦于2011年,每年在法國展映10部左右中國優秀影片,旨在展現中國電影事業的最新面貌,為中法電影人提供交流合作的契機。“法國是引進中國電影最多的歐洲國家,中國是法國電影第一大海外市場。隨著中法人文交流機制不斷深化,兩國電影合作也迎來了發展機遇。”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表示,法國中國電影節為傳播中國電影文化、推動中法電影合作等,提供了優秀的平臺。
中法合拍電影《夜鶯》導演費利普·彌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已經連續多年參加法國中國電影節,非常欣慰看到很多優秀的中國電影進入法國院線。彌勒說,中國每年生產800部電影,很多都取得了商業成功;與此同時,中國也涌現出很多年輕新銳導演,參與國際電影節角逐,將更多的中國電影推向國際。“電影節給法國民眾提供了了解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的機會,希望這個活動越辦越好,將更多中國電影引入法國。”彌勒說。
多方發力促進中法電影交流
開幕式當天,記者來到位于香榭麗舍大道上的高蒙瑪里揚影院,影院大門口上方貼著大幅電影節海報。入口處的信息欄顯示著中國電影內容簡介和放映時間,不時有路過的行人駐足觀看。大廳內,中國電影的海報也擺放在顯眼位置。
影院前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與其他影片相比,當日展映的中國影片上座率不低,觀眾多為法國人。前來觀影的法國觀眾阿尼婭是中國電影的忠實粉絲,經常去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和位于巴黎的孔子學院觀看中國電影。“電影節是欣賞中國電影的難得機遇,我每年都會觀看3到4部影片。”阿尼婭說,中國電影講述的故事和展現的人物、風景等令人著迷。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副主任沈中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法都是文化大國、電影大國,兩國人民對彼此的文化藝術相互欣賞。在此背景下,中法兩國于2010年簽訂了《中法電影合拍協議》,為兩國合拍片的制作和發行提供了政策便利,兩國電影交流互鑒逐漸深入。其中《狼圖騰》《夜鶯》等優秀合拍片獲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受到兩國觀眾喜愛,《夜鶯》還獲得201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據悉,目前中法雙方電影制作人正在籌劃重拍中法第一部合拍電影、攝于1958年的《風箏》。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為推廣中國電影也做了大量努力。沈中文介紹,除了電影節外,中心每年在戛納電影節期間舉辦中法兩國影人見面會,探討中法電影合作;每周都面向法國觀眾免費播放中國經典影片,場場滿座,很多法國人也因此成為中心的常客。沈中文還表示,中心計劃與法國學校開展合作,組織中國電影專場放映,讓法國年輕人了解中國電影,進而了解中國文化。
影片國際化需展現“中國之美”
看過宣傳手冊后,法國《巴黎人報》記者大衛·舍爾告訴記者,本次展映電影的故事和情節都很吸引人,《妖貓傳》《記憶大師》是他的優先選擇,一個講述中國傳統故事,充滿了神秘感,一個則帶有科技感和懸疑元素。“很多法國人對中國電影感興趣,但遺憾的是,法國院線里充斥著美國電影,很少能看到中國電影。”舍爾說,作為記者,他享有在戛納電影節等大型活動上看中國電影的便利,但對于法國普通觀眾而言,中國電影仍舊遙不可及。
“為什么在法國很難看到中國電影?”舍爾的這一疑問正是中國電影國際化的困境。數據顯示,過去5年間,中國共有約20部影片進入法國院線,而法國每年上映的新片有700余部,中國電影在法國電影市場的份額太小。
法國電影制作人、編劇帕特里斯·加爾馬告訴記者,長久以來,美國商業電影占領了法國電影市場的幾乎一半,甚至超過法國本土電影,已近飽和的市場留給中國電影的空間并不多。中國作為電影行業的后起之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有一個巨大的藏寶箱,儲藏著大量的精彩故事,但是這個箱子卻上了鎖,這個鎖就是市場。”彌勒說,中國有很多妙不可言的人物故事、文化元素和自然風光可作為藝術電影題材,應該生產展現“中國之美”的電影。“電影不是普通的商品,是文化的載體。”彌勒說,這類電影往往更能獲得法國和國際業界的青睞。
在合拍電影方面,彌勒認為,合拍片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題材,找到觸動法中觀眾的契合點。“市場對商業片的青睞并不能阻礙藝術電影的進步。”彌勒希望繼續與中國合拍藝術電影,不僅滿足兩國觀眾的口味,也能夠吸引國際市場的關注。
(本報巴黎電 本報駐法國記者 龔 鳴)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