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 16: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老祖禪堂欣賞戲曲。 周卓傲 攝
中新網上海10月22日電 (王子濤 康玉湛 周卓傲)10月21日,參加“2018海外華文媒體看上海”活動的華媒高層代表來到上海川沙和豫園,在川沙老街、“內史第”和豫園感受上海這片土地所承載的文化脈絡。
一方舞臺,數套桌椅。在川沙老街老祖禪堂,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欣賞了滬劇《庵堂相會》的片段“看龍船”與“攙橋盤夫”。
老祖禪堂創始人宣浩是土生土長的川沙人,他的母親是一名滬劇演員。“東鄉調的發源地在川沙,我從小跟隨母親為繼承和發揚滬劇東鄉調盡自己的一份力。”宣浩告訴中新網記者,滬劇的創作真實反應了上海周邊地區人民的生活方式,當日欣賞的折子戲在川沙當地也非常普及。
美國海外電視網總編輯莫利人十余年前采訪過王文娟、徐玉蘭等多位越劇表演藝術家,此前對滬劇和越劇也有了解。“海外有不少華人對傳統戲曲文化很感興趣,希望戲曲藝術團體能常去海外演出,解一解海外華人的‘鄉愁’。”
在川沙,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一行還參觀了江南官宦宅第“內史第”。沈樹鏞、沈毓慶、黃炎培、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等名人都曾在此居住。
“內史地培養了很多偉大的人才,影響了中國半個多世紀。黃炎培1915年左右在印尼考察時,就提出華文教育不單要教中文,也要教當地語言和文化,這樣才能更好融入當地社會,這個理念至今都影響深遠。”《印尼新報》總編輯李卓輝告訴記者。
巴基斯坦《華商報》總編輯朱家磊認為,上海川沙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從“內史第”走出的黃炎培等人對近現代的教育文化事業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日,海外華媒高層代表參觀了上海豫園,詳細了解了江南古代園林特色和豫園歷史。當晚華媒代表還在豫園九曲橋畔的百年老店——南翔饅頭店品嘗“南翔小籠”,感受上海特色美食文化。(完)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