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2日 13:30 來源:人民日報
春節,讓世界感知中華文化(評論員觀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精神理念。春節文化能夠跨越山海,正在于它串起了人們心中共同的情愫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對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具有重要價值
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為國外民眾呈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全面、更加豐富的中國
在澳大利亞,當地知名巧克力制造商為慶祝中國農歷新年,特地推出了小豬造型的巧克力;在阿根廷,“歡樂春節”廟會已經成為當地的“新節日”;在芬蘭,人們觀看舞龍舞獅表演,與中國同步慶賀新年……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不僅中國涌動著濃濃的年味,全球也都遍布著中國元素,洋溢著中國年的氣息。
春節文化在世界競相綻放,為外國人帶去不一樣的生活煙火與文化意趣。喝一碗臘八粥,體驗“過了臘八就是年”;穿一身紅衣,討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逛一場廟會,感受中國春節熱鬧的氛圍。不斷“走出去”的春節文化,為世界節日文化帶去獨特的風景;在“身臨其境”中領略中國文化,也為各國人民觀察和感知中國打開了一扇窗口。世界對中國充滿興趣、對中華文化更加認同,這其中既有文明交往的需求,可能也不乏經濟的聯系、市場的驅動,但從根本上說,還是因為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提升。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精神理念。如今,越來越多外國人被中國的傳統習俗所吸引,也為中華文化傳遞出來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所觸動。春聯、窗花、爆竹,年夜飯、守歲酒、拜年送福,這些帶著強烈儀式感的習俗,寄寓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對家庭價值的堅守、對團圓共享的追求。而無論身在哪里、說著何種語言,這些樸素的情感,都是人們內心共同的祈愿。所以,第一次寫春聯的英國小伙,會對著手機里保存的漢字一筆一畫地寫下“幸福”和“愛”;對中國書法充滿新奇的摩洛哥姑娘,也堅持要為家里每個人都求個毛筆字。春節文化能夠跨越山海,正在于它串起了人們心中共同的情愫。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涵養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架構起中華民族的心靈空間,也對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具有重要價值。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發展理念,到“協和萬邦”“講信修睦”的世界想象,再到“同舟共濟”“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意識,這些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滋養潤澤的倫理品質,在世界各地激發更多共鳴,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這正是春節文化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的深層次原因。
當然,今天中國文化“走出去”,不只要宣介優秀傳統文化,還要傳播優秀當代文化,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今年春節期間,不少展現新形象、新風采的活動走出國門,讓國外民眾眼前一亮。比如,“歡樂中國年·魅力京津冀”活動亮相美國洛杉磯,讓當地人近距離了解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成果;點亮2022冬奧主題文化活動走進瑞士,與雪國人民一起見證中國的“冰雪奇緣”與“3億人上冰雪”的憧憬與努力。而中國圖書“越洋”、影視節目“出海”以及各種海外公益與志愿服務,也與春節文化相得益彰,讓“走出去”的中國故事、中國文化更加鮮活生動,為國外民眾呈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全面、更加豐富的中國。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以春節文化“走出去”為契機,把更多優秀中華文化推向世界,讓其“活起來”“熱起來”,我們就能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世界感召力,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