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99久久久精品无码,被黑人伦流澡到高潮HNP动漫

搜 索
首頁 > 華教資訊 > 正文

打造口碑學校 大馬埔地華文小學校長分享教育經

2019年04月02日 14:28    來源: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4月2日電 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馬來西亞霹靂州埔地華文小學新任校長廖燕燕,憑著自己對教育的熱忱,還有有教無類的初心,用愛把這個幾乎被人遺忘的華小,打造成霹靂州頗有名氣的微型小學,讓學生從基本生活習慣中重拾學習興趣,每天都很珍惜留在學校的時光,與校長老師互動的過程。

  現(xiàn)年53歲的廖燕燕,原本是在霹靂州怡保一所大型學校擔任第一副校長,過后被調升到埔地華小當校長。

  她初到時全校只有13名學生,因為附近發(fā)展迅速,學校連主要入口也被高速公路阻擋了,埔地華小學生來源逐年減少。

  當初她還以為自己就像之前的校長一樣,一兩年后就會離開,沒想到一呆許久,讓她產生了一股改造學校和改變學生的動力。

  埔地華小教師帶領學校一路走來,從寂寂無名的微型華小,搖身變成辦校口碑佳的學校。

  學校建設從“零”開始

  學校從“零”建設開始,廖燕燕使用學校僅有的資源、到處向人征求的材料和得到的贊助費用,親自下手把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和一桌一凳慢慢拼湊起來,就連圖書館的墻壁顏色,也是她親手漆上。

  短短不到兩年,廖燕燕每天留在學校的時間比留在家里還要長,如今學校已經擁有圖書館、多媒體教室、植物園、飛禽公園、錄影室、廣播室、交通安全游戲區(qū)域、冷氣辦事處、有機農場、迷你動物園和壁畫柱子等有利于教學的建設,是一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學校。

  勇奪卓越圖書館賽冠軍

  埔地華小教職員在廖燕燕的帶領下,于2018年參與卓越圖書館比賽,贏得近打南縣冠軍,這是學校第一個意義非凡的獎項,過后再獲得霹靂州微型華小組別冠軍,今年成為霹靂州代表學校參與全國賽。

  埔地華小地理位置并不理想,校園坐落在較偏僻的鄉(xiāng)區(qū),寥寥可數(shù)的學生人數(shù)從13名學生增加到21人,包括6名巫裔、10名華裔和5名印裔學生。

  盡管學校人數(shù)仍不多,而且學生多數(shù)來自收入不多的家庭,以非華裔為多數(shù),可是學校教學已獲得教育界的好口碑。

  目前埔地華小是多所學校的參考對象,他們派員前來考察,希望把這種教學方式帶回學校。

  由于學生人數(shù)不多,埔地華小的高低年級學生都在同一課室內分批上課,這是微型學校的特色。

  廖燕燕:初抵學校感覺“荒涼”

  憶起當時抵達學校的情景,廖燕燕說,“朋友第一天把我送到學校上班時,看到學校的環(huán)境后只能用荒涼兩字來形容,她還勸我想辦法離開這個地方。”

  她表示,朋友這一番話,再加上每天放學后教職員各別頭也不回地急著離開校園,剩下她一人的時候,她更深刻體會到何為“荒涼”。

  “為了留住學生,避免他們放學后無所事事,到處溜達,我決定先重修圖書館,讓學生有一個留下來的理由,想到既然要改造舒適的圖書館,倒不如直接參加比賽,這是我當時很單純的想法。”

  廖燕燕在嘗試參加卓越圖書館比賽的過程中,申請兩度遭拒,在多番努力游說下負責官員才前來評估,然后向她拋出一句:什么都沒有啊!

  這一句沒有打擊廖燕燕的心,反而向大家許下承諾,“給我一個月時間!學校就會有參賽資格。”

  親力親為美化校園

  廖燕燕自稱是“時空設計師”(時間和空間),因為她利用限的空間和時間,讓學校擁有參與卓越圖書館比賽的資格,除了裝修和提升圖書館,也一并美化校園。

  從召集一人捐助一燈計劃、申請政府撥款、親自在學校附近收集建設學校資源,如木條、木板、廢棄輪胎和漆料,廖燕燕都不假手于人,親力親為。

  為了提倡環(huán)保,她使用輪胎充當花盆種植花草,還附上植物類別介紹和二維碼,她自己找來用剩的木板釘做彩色鳥屋,吸引小鳥來筑巢,讓學生親眼見證小鳥筑巢、生蛋、孵蛋和小鳥成長的過程,這都是書本以外學習的美好。

  拿化妝品的手拿上電鋸鋤頭

  朋友還取笑她,她從一名愛美的校長變成一位村姑,以前的她手拿化妝品,現(xiàn)在的她左手拿電鋸,右手扛鋤頭,但她樂在其中。

  “我對工匠手藝一竅不通,但為了節(jié)省開銷,我嘗試自己動手做,甚至自費到金馬侖向花農取經,最記得采用竹條為植物園建搭涼棚時,經歷兩場大雨后就倒塌,最后我才知道用錯了方法 。”

  她說,她在埔地華小學當校長,學到最多的是經一事長一智,還有邊學邊做。

  記得每個孩子名字

  廖燕燕是“埔地媽媽”,在埔地華小這個“家庭”里與“孩子”們通過良好溝通,透過有益健康戶外活動,陪著他們一起成長。

  她記得每名孩子的名字,學生也以禮相待,熱情如家人般。

  她認為校長和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塑造學生品格修養(yǎng)也同等重要,因此,教職員與孩子們應該沒有隔膜,不管對錯經常提供勇于下問的機會,學生才可快樂學習。

  “我下班后會留下來,在圖書館里陪孩子讀故事書,同時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讀后感,讓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畏懼失敗挫折。”

  廖燕燕說,這里的學生可以得到藝術音樂熏陶,通過對動植物的愛心塑造責任心和獨立個性。

  在這里就讀的學生每天都很快樂,他們也不怕陌生,對前來學校的訪客官員禮貌對待,他們甚至擔任導覽員,攜帶官員到處參觀學校。

  開發(fā)有機菜園 自供自給

  在廖燕燕和董家教的努力下,學校目前正在后方的空地開發(fā)一片有機菜園,到時學校教職員和學生將會共同努力栽種不同的蔬果,自供自給。

  她說,有機菜園有了收成后,部分收成會回饋給家長和教職員,部分進行慈善活動,然后大部分將會銷售出去作為協(xié)助貧苦學生的經費。

  計劃建長屋當課室制手工品

  廖燕燕也有一個想法,往后學校將建設一間長屋,學生在里面聽課和制作手工藝品,讓他們對大自然和藝術鑒賞有所認知。

  她希望埔地華小的學習環(huán)境有如國際學校一樣,學校先從生活中學習,再到學術上有所建樹。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lián)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