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99久久久精品无码,被黑人伦流澡到高潮HNP动漫

搜 索
首頁 > 文化宣傳 > 正文

東興僑批館:讓“世界記憶”在此世代延續

2019年04月02日 14:38    來源:防城港日報

  原標題 東興僑批館:讓“世界記憶”在此世代延續

  進入東興口岸國旗飄飄的“國旗街”,就會發現旁側的一條“國門商業步行街”——僑批路。如果稍稍留意,就會看到街口牌坊的那副對聯:“百年僑批通閩粵連南亞夢斷硝煙,三載信匯傳飛鴻救家園路在東興!

  從街口往里走,看到一座僑批館,叫“東興僑批館”,僑批館立面早已斑駁;館前小廣場一個肩挎市籃、斜背雨傘、跨步前行的“批腳”銅像,引得游人到此駐足合影。但“僑批”兩個字為何意,“僑批館”有什么重要的來歷,它又何以成為“世界記憶”的一個部分?為此,今年3月下旬,記者再度到此,同時采訪了東興市政協、東興鎮、公園社區的相關人士,冀圖擦拭歲月的封塵,讓更多人了解那段不同尋常的歷史。

  東興,曾經的“國際貿易中心”

  東興沿邊沿海,600多年前就有廣東廣州、潮州和福建等地的商人用帆船運載貨物到東興江平鎮銷售。越南永安州商人來江平進貨,運銷東南亞各地。東興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程就此開啟。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中國東興與越南芒街的國際鐵橋建成,國際海陸貿易通道開通,東興從此繁榮興盛。

  抗日戰爭時期,由于東南亞多國淪陷。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香港和東南亞各國相繼淪陷。香港港口被封,貿易停頓,市場凋落,生產廢弛,糧運不繼,民不聊生。而東興作為中國西南沿海唯一對外開放的口岸,更多國際援助的軍需品、救濟物資及外國商品,源源不斷進入,主要通過海運到全國各地,年貿易額竟達數億元。東興市原文聯主席陸俊菊說,如果不參加東興政協編寫的《世界記憶名錄·中國僑批東興匯路》這本書,她不會想到當時東興曾經那么繁華:小小東興,鼎盛時期,商戶有3000多家,東興港常有兩三百艘船舶布滿沿北侖河我方碼頭。偏安一隅的東興,由此代替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位置,而成為國際貿易大通道。香港金融業慘遭日軍野蠻掠奪,海上僑批之路被切斷,“百年僑批通閩粵連南亞夢斷硝煙”,因別無他路,東興匯路被迫開通。

  據權威史料記載,上個世紀40年代初期,廣東省僅潮汕地區華僑總數就有250萬;福建華僑為206萬。當年,華僑在海外大部分以苦力工作為主,他們取得的薪資須由海外寄至國內,以撫養各自家小。特別是1943年,潮汕大災荒,因受敵禍米荒之害,死亡、流離遷徙者眾。東興匯路開通,危情才得以紓緩。

  “東興匯路”:危亡時期的“生命線”

  僑批,簡稱“批”,福建方言或廣東潮汕話都稱“信”為“批”,俗稱“番批”“銀信”,專指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寄至國內的匯款暨家書,是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僑批業是近代經營華僑匯款和信件的一個特別行業,主要分布于廣東、福建、海南3省,香港地區和東南亞各國,上海和廣西也有部分業務。

  “東興匯路”是抗戰后期,以越南芒街為突破口,以廣西東興為樞紐,將東南亞各國的僑匯線路由東興沿廣西、廣東內陸地區秘密轉到廣東潮汕地區,這樣一條蜿蜒曲折的匯路,它是抗戰危亡時期的一條重要的“生命線”。

  “東興匯路”連接東南亞各國及國內多個地區,全程長達3000余公里。匯路分兩段:一段是越南、柬埔寨、泰國到越南芒街,再到東興鎮的國外段;另一段是東興、欽州、玉林、韶關、興寧、揭陽的國內段。其中,國內段又分兩條秘密通道路線:一條是東興—欽州—梧州—柳州—賀州—廣東連縣—韶關—河源—興寧—揭陽,再進入當的淪陷區汕頭分發;另一條是東興—欽州—南寧—來賓—柳州—桂林—湖南—郴州—廣東韶關—河源—揭陽,再轉解到當時的淪陷區汕頭由各縣代理分發,秘密分發到汕頭各地以及鄰省福建。當年寄送匯、信的“批腳”(相當于當今的郵遞員、快遞小哥),但由于路程曲折,加之兵荒馬亂,搭船,坐車,步行,其艱辛、危險的程度今人難以想象。

  6年前,有媒體采訪了當時已年近九旬的“腳批” ——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后溝村的許允生老人,在澄海淪陷時期,他20出頭,干了4年“腳批”。許允生老人回憶說,他的同村人許允全,當時已是40多歲。許允全是他所知道的唯一一位從泰國經越南進入東興再輾轉到潮汕,走完3000多公里的全程“批腳”。

  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定的送批區域和送批路線,送批工具也頗有特色,市籃、白帆布袋、長柄紙雨傘,是送批遠道步行、四鄉奔走、來往所必備的“三件寶”。有時一天下來要走近百里路,最多時須送100多件僑批。送批后,“批腳”們還必須一家家將僑眷的回批收集起來,再送回批局,再由批局發往暹羅(泰國)、實叻(新加坡)、安南(越南)和香港等國家、地區。

  “東興匯路”從開通到結束,雖然只有3年半時間,但由于海外華僑贍家救國的心理迫切,僑批業者透過“東興匯路”遞解僑匯的勢態并未受戰爭因素所阻泄,反呈激增的旺勢。

  央視紀錄片《海那邊》這樣評價僑批:“在人們已經收集到的數以萬計的僑批中,不僅點點滴滴,匯集起了人間百態,還包括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地區的民生、文化、經濟、交通、金融及至政治等領域,林林總總的變化,這也是僑批不可忽視的價值!

  2013年春,“中國僑批”向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發出最后沖刺,資深僑批業者陳植芳先生的兒子陳勝生應邀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宣讀《從抗戰時期的“東興匯路”試析僑批的世界意義》。當年,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成為值得人類銘記的文化遺產。

  把僑批館建成開放門戶的一個重要窗口

  雖然“僑批”2013年就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但作為當地人,了解得并不多。

  東興鎮公園社區支書、70后的黃海波說,1957年,他父親那一輩人就搬到僑批館斜對面居住,相距不過數十米。他本人也是土生土長的東興人,但從小到大,幾乎不知僑批館為何物。這幾天里,因為事先得知記者來訪,他也試著探訪了街坊鄰里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一輩,發現即便對僑批館略知一二者也找不出一兩個。他說:“我期望更多的人來能了解僑批,了解東興這段不同尋常的歷史,豐富東興的僑文化!

  作為東興發源見證的“三街”——建設街、木欄街、電線街,這里是最靠近北侖河鐵橋,曾經是東興街區中最古老、最繁華的街區。但到了90年代后期,“三街”已經嚴重落伍。

  東興鎮鎮長楊晉說,相距幾十米之遙的新華路(“國旗街”),每間門面月租5000元,但改造前“三街”門面500元都租不出去。現在,3000元也找不著。2016年初,東興市政府向自治區爭取了棚戶區改造政策和資金。楊晉在摸排“三街”情況時,有一位老家廣東住戶、潮汕商會會長林惠江就拉住楊晉說,他家對面三間棚屋后有一間法式風格的房子,叫僑批館。幾年前,一位陳姓老人來此尋訪過。聽了林惠江的講述,楊晉感到震驚。

  楊晉說,上網查尋了相關僑批館的資料,感覺是“墻里開花墻外香”。當年4月的一個雙休日,楊晉組織東興鎮和公園社區干部,到廣東汕頭市僑批文物館參觀調研。楊晉說,沒想到,“東興匯路”還專門辟有一個大展窗。而汕頭博物館館藏的僑批信件竟達幾十萬封,看了汕頭的僑批館和博物館之后,大家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東興僑批館修復好。4月29日,挖掘機開進建設街。

  2017年10月,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僑商和出席世界欽廉靈防同鄉懇親大會的鄉親,共計700人參觀僑批館,國家僑聯副主席唐曉萍對東興估批館的修復稱贊不已。2017年底,東興市政府專門劃撥40萬元支持會館內部裝修之后,統戰部、僑辦多次發動捐款共10多萬元支持會館添置設備。2018年1月,東興僑批館正式開放展示。

  2018年2月,農歷臘月二十八,新到任的防城港市委書記李延強到防城區那良鎮進行邊境情況調研,晚上7點多到東興。晚飯后,李延強把東興的“三街”作為市容市貌調研內容。走到僑批館時,書記聽了林惠江老人的介紹和央視關于僑批館和“東興匯路”的相關報道,以及發現、修復過程。最后,李延強書記強調:“一定要挖掘好僑批文化,把僑批和僑批館作為東興和防城港對外特別是面向東南亞地區開放門戶的一個重要窗口。”

  目前,東興市戶籍人口約15萬人,其中華僑7.2萬人,海外華僑12.8萬人,是名副其實的僑鄉。今年1月,政協東興市委員會編印了《世界記憶名錄·中國僑批東興匯路》一書,“東興匯路”的有關歷料,匯集于此,方便人們了解那段不同尋常的歷史!拔覀冇媱潖臇|興僑批館后開一條通道,直通即將落成的‘黃谷柳紀念館’。到時候,來到‘國旗街’附近走一走,會感覺到東興這個邊境城市,其實蘊藏著厚重的文化歷史!睎|興市政協辦公室主任顏忠寧說。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