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9日 14: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劇照之一。 供圖 攝
中新網廈門4月18日電 (記者 楊伏山)“僑批”早年曾是海外華僑寄回家鄉的信,是一種銀信合一的特殊寄匯方式,被稱為華僑和僑眷的生命線。18日晚,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的歌仔戲《僑批》在廈門首演,生動再現當年閩南華僑華人的這一鄉愁記憶和文化符號。
由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創作演出的歌仔戲《僑批》,經過3個多月精心排練,從當天晚上起至21日,將在廈門小白鷺金榮劇場連續公演4場。
《僑批》講述主人公黃日興為了愛被騙踏上南洋之路,華工阿祥為幫助他回來與心愛女人如意結婚,用自己的生命掩護他逃出金礦,從此黃日興與華工命運、僑批緊緊地連在一起。
《僑批》編劇、三度榮膺“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的一級編劇曾學文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該劇由多部文華導演獎獲得者韓劍英擔綱導演,中國藝術節表演獎獲得者莊海蓉、梅花獎獲得者蘇燕蓉、中國戲劇節優秀演員獲得者陳志明和多次榮獲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金獎的曾寶珠等一批優秀演員聯袂獻演,將閩南人“愛、義、恩、情、孝、儉、諾、拼”融入人物的命運之中,將閩南男人對家庭的承擔以及對信義的承諾鮮活地立在舞臺上,寫就一部閩南人精神力量的贊歌。
“《僑批》以濃烈的情感沖擊力,讓觀眾領略到閩南人精神魅力所在,是劇作家對閩南人精神的追尋。”他說。
歌仔戲是海峽兩岸共同哺育的戲曲劇種。作為在兩岸及東南亞頗有影響的劇團,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與臺灣歌仔戲界素有密切聯系和諸多合作。該中心主任林德和向記者表示,此次《僑批》演出,再次與臺灣戲曲音樂協會合作,邀請臺灣10名演奏員同臺參與排練演出,希望藉此新創劇目的排演,進一步增強兩岸文藝工作者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兩岸歌仔戲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他說,廈門歷史上是東南亞閩南華僑華人的出海口和歸航處,他們寄回家鄉的銀信多由這個港口派送到閩南各地;如今,廈門依然是海外閩南華僑華人回家的主要入海港。歌仔戲《僑批》將承載其記憶的“僑批”搬上舞臺,有助于人們了解閩南人與東南亞的緊密聯系,連接海外華僑華人與家鄉的情感記憶,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既有歷史價值,也有當代意義。
林德和表示,希望將歌仔戲《僑批》打造成繼歌仔戲《邵江海》《蝴蝶之戀》之后又一部受到兩岸及東南亞觀眾喜愛的代表性劇目。(完)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