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7日 09:37 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
中國僑網8月17日電 題:我們正在經歷極端天氣……
熱浪、洪災、山火、颶風……今年以來,您是否感覺極端氣候事件越來越頻繁地發生?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電影《流浪地球》經典的開場白: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
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截至當地時間8月15日,美國夏威夷州毛伊島大火死亡人數已上升至106人。夏威夷州長格林此前表示,未來幾天死亡人數仍將大幅增加。毛伊島野火過火面積已超過8.78平方公里,損毀2200多棟建筑物。美媒稱,這場大火已成為美國一個多世紀以來最致命的野火。
作為夏威夷毛伊島上著名的旅游小鎮,拉海納鎮被列入美國國家歷史遺跡名錄,此前每年吸引游客約200萬人次。然而在這次山火中,拉海納鎮大量房屋和土地被燒毀。
本次夏威夷山火傷亡慘重,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氣候變化無疑在背后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相關專家稱,8月初,罕見的干旱現象在夏威夷毛伊縣等地區蔓延。正是氣候變化導致了極端天氣的更多出現以及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還有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引起的海水變暖,導致全球范圍內颶風強度有增加趨勢,并引發更強的風力事件,正如本次助推毛伊島大火蔓延的強風。
在歐洲,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極端高溫頻發或成夏季“新常態”。
異常高溫在希臘引發多起山火;西班牙土地荒漠化嚴重,水電站蓄水量不斷下降;挪威作為歐洲最大天然氣供應國,其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廠因泄漏停產一個月,其他兩家工廠也遭遇供應緊張問題;意大利南部地區溫度高達47攝氏度,供水系統正承受重壓,西西里島因高溫電纜融化,當地居民在高溫中飽受斷電之苦;在德國和法國,高溫正在消耗萊茵河和羅納河的水資源,給該地區的能源及運輸系統帶來較大壓力。
在亞洲,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季風格局和降水模式,包括降雨量和降雨時間。
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的超強臺風“杜蘇芮”一路向西北而來。在菲律賓,“杜蘇芮”造成至少26人遇難,受災人數超過245萬人,上百個城鎮進入災難狀態。
就在“杜蘇芮”沖擊剛結束之時,另一超強臺風“卡努”已在日本沖繩登陸。據日本媒體報道,臺風“卡努”已導致沖繩縣2人死亡、60人受傷。此外,臺風還造成沖繩約百分之30住戶停電,部分地區手機信號不暢,大面積航班停飛、輪渡停航。
其實,早在這兩場臺風到來前,很多亞洲國家就已經在這個夏季遭遇了暴雨及其帶來的洪水侵襲。
面對如此劇烈的氣候變化,我們個人能做些什么?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翟盤茂表示,我們個體能做的就是盡量少排二氧化碳,例如少排10%,我覺得是相對容易做的事。空調少開一點時間,燈少開一會,汽車不要開那么大排放的,吃東西少浪費一點,因為食物的生產也是要消耗能源,產生二氧化碳排放的。每個人解決10%是容易做到的。
極端天氣來臨時,我們應當如何防范?
1. 做到對政府災害管理現狀的了解,例如對政府發布的預警信息含義的了解,不同預警信息需要采取何種應對措施,附近的避災場所分布信息等。
2. 提高對自然災害的關注度與全面性,例如北方地區的居民也需要了解一些暴雨災害常識。
3. 及時關注天氣預報,了解即將發生的極端天氣情況,提前做好準備。
4. 室內安全是關鍵:在極端天氣來臨時,優先考慮室內活動,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5. 準備食物、水、藥品、急救工具等應急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6. 提前規劃出行路線:如果必須外出,提前規劃好出行路線,選擇疏散路徑,避免危險區域。
7. 加強災害意識和應急演練:參加相關培訓和演練,提高自身災害應對和自救能力。
(稿件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ID:qiaowangzhongguo;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綜合中國新聞網、經濟日報、工人日報、人物、澎湃新聞等;作者:金旭)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