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 14: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曼谷12月19日電 題:中國志愿者赴泰國開展中文教育20年作用何在?
——專訪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高級顧問傅增有
中新社記者 李映民
從2003年開始,中國派出志愿者到泰國開展中文教育。20年來,參與這項名為“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的中國教師人數已超2萬人次,他們的足跡遍及泰國城鄉,慢慢支撐起泰國中文教育的新局面。
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的誕生有何歷史契機和時代背景?泰國推廣中文教育有哪些本土化的方法舉措?中文教育實施20年來給泰國的教育生態、社會生態以及兩國關系帶來了哪些影響?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就此專訪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高級顧問傅增有。
現將訪談實錄摘錄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志愿者在泰國開展中文教育迄今已有20年。什么契機促成了國際中文志愿者項目?
傅增有:國際中文志愿者項目是中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項目實施20周年,值得祝賀和總結。
該項目是時代的產物。中國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展,在全世界催生了“漢語熱”。至于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能成功落地泰國,離不開一位關鍵人物——泰國詩琳通公主。
詩琳通公主在今年6月第50次訪華,為促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推動兩國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務實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詩琳通公主于2001年到北京大學學習中文、研修中國文化。此前泰國曾有一段時間禁止中文教育,詩琳通公主到中國學習中文產生的引領作用是巨大的,掀起了泰國人學習中文的熱潮。我作為參與詩琳通公主中文教學的教師,能夠感受到她對中文的熱愛。
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詩琳通公主向中國政府提議:可否派出中國志愿者到泰國教授中文?對于這一提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隨后,兩國教育部簽署相關協議,并組織實施。2003年9月,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正式啟動。
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中國向泰國派出的中文教育志愿者已超過2萬人次,遍及泰國全國大中小學校。中文教育志愿者不僅是教授中文的教師,也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有益媒介。中文教育志愿者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風采,把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和熱愛化作動力,搭建漢語學習的“心靈高鐵”。
中新社記者:中國志愿者在泰國開展中文教育工作很受當地學生歡迎。志愿者在推廣中文教育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傅增有:中國志愿者在泰國辛勤奉獻,很好完成了任務,獲得泰國師生贊揚,被稱為泰國中文教育發展和中泰文化交流的功臣。
我第一次來泰國是在1980年。作為中泰建交以后第一批兩國互派留學生的一員,我在朱拉隆功大學文學院攻讀泰語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北京大學繼續擔任泰語教師33年。2007年經詩琳通公主提議,北京大學和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合作建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我受北京大學選派,到泰國擔任該孔子學院首任院長。
20年來,中文教育志愿者圍繞推廣中文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基本工作任務開展漢語教學、漢語水平考試、中國文化活動、學術研討會等工作。
開展漢語教學是中文教育志愿者的主要工作,除了承擔學校漢語課程教學外,還面向社會開辦漢語培訓班。漢語培訓班既有面向泰國普通民眾的,也有面向官員的。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開辦的泰國王宮官員漢語培訓班從2008年開始舉辦,長達8年,當時的國王、王后、公主辦公室官員等都會參加學習。中文教育走進王宮,是泰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除漢語教學外,中文教育志愿者還舉辦各類漢語比賽和文化活動,以活動為載體進行中文教育,傳播中華文化。
一是舉辦慶祝中國傳統節日活動,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慶祝活動,中泰師生一起演出中文節目。
二是舉辦中國電影節、中文圖書展、圖片展等活動。
三是舉辦“泰國大學生作文比賽”“中文歌曲演唱比賽”等。從2008年開始,還有詩琳通公主親自批準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漢語比賽, 如“詩琳通杯”泰國大學生漢語演講比賽等。
中文教育志愿者還幫助泰國的學校建立中文圖書館、出版中文報刊、舉辦漢語水平考試等,拓展中文教育的覆蓋面。
中新社記者:中文教育實施20年來給泰國的教育生態、社會生態以及中泰關系帶來了哪些影響?
傅增有:20年來,中文教育志愿者不辱使命、樂于奉獻,有力支持了泰國中文教育的發展,促進中泰文化交流,為增進中泰一家親和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作出了重要貢獻。
20年來,泰國中文教育取得了顯著進步。泰國學生轉變了對中文學習的態度,中文課程在泰國學校中逐漸普及,教師和學生對漢語水平考試的適應性提升,本土中文老師教學質量提高……都顯示出泰國中文教學發生的巨大變化。目前,學生家長對開設中文班和相關中國文化體驗活動的需求不斷增加,赴中國留學的泰國學生人數也在持續增長。
泰國漢語人才和漢語教師一度嚴重短缺,很多學校沒有中文老師。20年來,中國每年派出中文教育志愿者到泰國,最多的一年達1700多人,極大地緩解了泰國中文教師短缺的狀況。志愿者分派到泰國各個大中小學校擔任中文教師,解決了教師短缺問題,極大地促進了泰國中文教育的發展。
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的實施,也幫助泰國培養了一批中文人才。中國志愿者教出來的泰國學生后來也擔任中文教師,本土中文教師隊伍逐步成長起來。另外,也幫助泰國培養了一批翻譯人才,出版了一批介紹中國的書籍。
現在中文在泰國可以說基本普及,大中小學都開設有中文課,這是前所未有的。泰國有的大學規定,學生的中文水平必須達標才能畢業。懂中文的畢業生的確更容易找工作,工資也更高。在泰國,中文到處可見,機場、購物商場大多有中文標識,這些中文不只是給中國人看的,也是給泰國人看的,顯示出中文在泰國有較高的普及程度。
可喜的是,來自中國的志愿者在為當地作奉獻的同時,自身也得到鍛煉,成為優秀人才。他們中有的人落地生根,成為泰國大中小學中文教育的領軍人物,有的成為中泰經濟文化教育方面合作領域的中堅人才,在不同領域繼續為中泰經濟社會發展和兩國交流合作作貢獻。
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成為中泰友好關系發展史上的一個亮點。如今,泰國的中文教育面臨著好環境、好形勢、好時機,中文教育志愿者工作也應與時俱進,為“一帶一路”建設,為增進中泰一家親和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完)
受訪者簡介:
傅增有,197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東語系泰語專業,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學泰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詩琳通中泰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東南亞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非通用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首任秘書長、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首任中方院長等職。
現任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高級顧問、北京大學泰國校友會會長、泰國華文教師公會副主席。
主要著作有:《泰漢重疊詞比較研究》(泰文)、《泰語300句》《東南亞宗教與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中泰關系》《詩琳通公主訪華題詞薈萃》,譯著《泰國憲法》《普密蓬國王與樞密院大臣》,參加《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中國關鍵詞:精準脫貧篇》(中泰文對照版)翻譯及審訂等工作。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