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11: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建寧德6月10日電 題:歸僑僑眷憶端午 粽香聚僑心
作者 林榕生 黃玲玲
“以前在海外,包的不是粽子,是鄉愁、是幸福。”現年81歲的印尼歸僑、東湖塘華僑農場退休職工陳金雄10日向中新社記者回憶道,那時候條件相對艱苦一點,端午的時候沒地方買粽子,只能自己包。
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東湖塘華僑農場在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畔創建,由歸僑與當地民工數萬人填海筑堤圍墾而成,先后安置了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地歸僑4000多人。
1997年,東湖塘華僑農場獲批成立閩東華僑經濟開發區。后歷經升格,這個開發區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
陳金雄是1964年回國被安置到這里的。站在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東僑”)的東湖邊上,他感嘆道,怎么也沒想到,當年的一片灘涂地,已變成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宜居新城。
“沒想到發展得這么好、這么快。”陳金雄說,現已退休的他時常和老伴逛逛公園,和老友們聊聊天、打打撲克牌,樂享晚年生活。
時值端午佳節,東僑華僑新村社區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多彩端午 樂在其粽”主題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社區內歸僑僑眷之間的情感交流。
折粽葉、裝糯米、放餡料、弄扎繩……活動現場,社區干部和歸僑僑眷一邊話家常、一邊包粽子,不一會工夫,一顆顆粽子便呈現在大家眼前,歡聲笑語中彌漫著粽葉的清香。
陳金雄說,現在大伙兒的生活越過越紅火,這不僅僅是一次包粽子活動,更是一次情感交流和文化傳承的聚會,“希望這樣的活動年年辦,辦出創新,辦出華僑特色”。
58歲的蘇永英是越南歸僑,也是華僑新村社區居民。她說,自從2007年社區成立后,每年都有舉辦包粽子活動,擅長包粽子的居民都會積極參與,鄰里鄰居歡聚一堂,節日的氛圍非常濃厚。
“早年在越南的時候,每逢端午,我們在外的僑胞們都會相聚在一起慶祝,通過包粽子來寄托鄉情。”蘇永英稱,越南當地也會過端午節,也有包粽子,只是粽子有各式各樣的,比如紅藍粽、越南方粽等等。
36歲的陳銀龍是印尼歸僑子女。在他的記憶中,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印尼烤粽。印尼烤粽工序比傳統肉粽復雜些,要先用紅蔥、胡椒、豆蔻等腌制好肉末,加入蝦米和干貝炒制,將其包入煮熟的糯米中,再將糯米飯和肉餡用香蕉葉包成枕頭狀或圓條狀,綁結實后在炭(柴)火上燒烤。
“每年過節的前一天,母親都會提前一天把肉腌好備用,并加入獨制的配料,味道非常好。”陳銀龍說。
“僑”是寧德的一大特色,全市共有海外華僑華人47萬多人,遍布73個國家和地區。“僑”文化豐富了當地的社會生活,為城市的開放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完)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