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9日 16: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口8月29日電 題:海口騎樓老街開啟新一輪修繕 留住鄉(xiāng)愁記憶
中新社記者 符宇群
“漂亮的雕花、顏色豐富的百葉窗,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在海口騎樓老街博愛路上,有著60年歷史的老字號鄧記涼茶第四代傳人鄧春梅感慨說道,老街開啟修繕保護工作,作為老街坊感到很高興,盼早日完工一展騎樓新貌。
海口騎樓老街是中國現今保留規(guī)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筑群,也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近年來,騎樓老街已進行多輪修繕工作。
記者了解到,近段時間,海口騎樓歷史文化街區(qū)博愛路保護修繕項目啟動建設,該項目示范段工程目前進入收尾階段,騎樓外立面已完工。
據海口市路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周甘露介紹,博愛路保護修繕項目分示范段、配套工程、保護修繕三個階段實施,涉及建筑254棟。目前,項目示范段正加緊收尾,配套工程已開始施工。
“此次保護修繕遵循保護第一、修舊如舊的原則。在項目前期階段,我們召集國內古建筑保護修繕領域的專家進行專業(yè)論證,并與國內優(yōu)秀的古建筑修繕團隊合作,做了細致的現場勘察及修復設計。”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局長王可介紹,項目團隊通過大量走訪老街坊,搜集地方文獻和老物件,在騎樓建筑的色彩、紋樣圖案等方面,最大限度地還原騎樓老街的歷史風貌。
記者在博愛路看到,部分修繕后的騎樓建筑讓人眼前一亮。山花、浮雕、外墻、百葉窗等,不同的色彩搭配、紋樣設計吸引市民游客駐足拍照。
“此次施工兼顧‘傳承與創(chuàng)新’,希望能留住博愛路的鄉(xiāng)愁記憶。”承建方廣東南粵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技術總工歐陽侖說,為更好地再現騎樓建筑傳統(tǒng)風貌,項目團隊在傳統(tǒng)材料紙筋灰制作工藝中加入黃糖漿等材料,避免古建筑易舊易霉變引發(fā)脫層;在結構加固方面,采用高延性補強混凝土材料,更有利于保護騎樓建筑。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理事、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蔡葩長期致力于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文化研究。在她看來,騎樓承載著海南華僑華人敢闖敢拼、葉落歸根以及開放包容的精神。騎樓保護除了保留原有的文化元素,還要引入文創(chuàng)、藝術等新元素,吸引年輕人參與。
在博愛路經營窗簾生意20余年的方立松也有同感。方立松認為,博愛路騎樓建筑群不僅是便民商圈,也是展現海南人民生活風貌的縮影,希望修繕工作在挖掘歷史文化特色的同時,完善提升便民功能,逐步引入業(yè)態(tài),煥發(fā)新活力。
“項目修繕完成后,我們計劃分時分步驟升級完善沿街兩側業(yè)態(tài),將博愛路騎樓街區(qū)建成海口新的一條特色旅游商業(yè)街區(qū),吸引更多游客。”王可表示,項目建成后,將改善周邊民眾生產生活環(huán)境,提升片區(qū)的功能品質和旅游接待能力。(完)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