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 13:30 來源: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北京9月20日電 題:僑商張華榮:中國產業+非洲制造,共拓全球市場
中國僑網記者 徐文欣
“在江西創業,在廣東發展,在贛州壯大,在非洲揚名。”在接受中國僑網記者采訪時,中國非洲人民友好協會副會長張華榮用四句話講述他40年的創業之路。
“中國產業、非洲制造、全球市場”
“以前的中國是世界工廠,現在的中國是世界市場。”張華榮認為,比起資金,非洲更需要產業,中國建造、中國建筑為非洲的基礎設施,鐵路、公路、高層建筑、碼頭、公共建筑、機場提供了產業基礎,改善了非洲的物質條件。
在非洲華商間曾流傳著一句話:有錢的企業不想出去;沒錢的企業走出不去;有點小錢的企業,想抱團出去。張華榮希望看到更多中國的大企業,能把高品質、高效益的產品帶到非洲。“未來應該是中國產業、非洲制造、全球市場。”他說。
在張華榮看來,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演變的新形勢下,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來增強市場競爭力。張華榮說,華堅集團在非洲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不斷優化生產流程,確保了產品的品質和性能達到國際水平。
張華榮表示,中非在農業、工業等方面的合作將帶來雙贏。這符合彼此的經濟需要、社會需要、民生需要。
當下,張華榮在新能源領域開始了探索。在他看來,非洲這片廣袤而充滿活力的土地,不僅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更孕育著新能源產業無限的可能。
“新能源項目的成功不僅在于技術的先進性和經濟效益,更在于能否得到當地民眾的認可和支持。”因此,張華榮積極組織社區參與項目規劃、建設和運營過程,確保項目能夠惠及民生,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為社會而生存,為行業而努力”
張華榮對“貧窮”有著深刻記憶。1958年,他生于江西南昌農村,靠喝米湯長大,初中沒讀幾天就因家貧輟學,20歲當兵,退伍后做起工匠和貿易商。
1984年,張華榮從江西赴浙江沿海鞋廠做學徒,彼時,溫州頒發了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
“企業的成長與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社會需求都是息息相關的,我碰到了好機遇。”1996年,張華榮落足東莞,創立東莞華堅鞋業有限公司。
彼時,代工這種生產貿易形式正在“世界工廠”東莞如火如荼地發展,港資、臺資乃至內地企業蜂擁而至,希望在代工制鞋中分一杯羹。
張華榮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做好女鞋上,華堅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到2006年,16000多人受雇于華堅鞋業。
在有“世界鞋業之都”稱號的東莞厚街鎮,張華榮設立了“世界鞋業總部基地”,希望打造一個涵蓋技術研發、品牌塑造、物流倉儲、貿易等產業服務功能的鞋業新平臺,探索“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升級。
2002年,國家號召沿海發達地區向內地推動產業梯度轉移。華堅在東莞已成規模,有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張華榮便到贛南老區投資,在10余個貧困縣投資辦廠,讓當地農民“離土不離鄉”。
“為社會而生存,為行業而努力。”張華榮說,華堅提供了很多制造標準、管理方法,培養了許多人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壯大都與社會和市場息息相關,只有服務好社會和市場的需求,才能永續經營。
“踩一個坑,攢一條經驗”
2011年,張華榮和廣東的代表團前往埃塞俄比亞。雖然當地環境并不理想,但也具有其獨特的優勢:當時一線生產員工的月薪僅為國內的十分之一,是難得的成本洼地,加上盛產優質牛羊皮革,為制鞋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同年11月,張華榮確定投資建設華堅(埃塞俄比亞)國際鞋城,作為華堅非洲女鞋代工制造基地。次年1月5日,第一雙品牌女鞋順利下線。鞋城從開工建設到投產短短3個月,當地皮革產品出口增長了57%。
“建廠之初,我們招了100多個埃塞員工包機前往贛州培訓,贛州華堅科技學校的百余名學生和華堅的干部在培訓結束后,也跟隨他們回到了埃塞。在短短的90天內,一個約500人的工廠開工了。”幾年間,華堅成為埃塞俄比亞最大的出口企業,有30多個國家元首和600多家企業參觀了華堅的工廠,他們不敢相信,原來在埃塞俄比亞也可以生產世界名牌。
“由于語言、法律、文化環境的差異,出海非洲其實面臨很多挑戰,因此企業在出海時要有決心、有真心、有恒心。”張華榮建議出臺相關文件,確保從事跨國貿易時的匯率穩定。
“踩一個坑,就攢一條經驗。”張華榮常分享自己在海外的困境,他希望搭建一個交流平臺,總結出自己經歷過的坎坷,讓中國企業少踩坑,少走彎路,為更多企業和機構提供借鑒。
自2012年投資埃塞俄比亞以來,華堅在該國的總投資已達一億美元;鞋類出口創匯近2億美元,占埃塞皮革類出口總量的27%,占鞋類總量的65%,占制造業出口總量的7%。華堅埃塞輕工業園設計規模為安置5萬產業工人,現已提供8000余個本地就業崗位。
2017年,張華榮被埃塞俄比亞授予“埃塞工業之父”稱號;2018年,他進入“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名單”;2019年,他當選中國非洲人民友好協會副會長。
“解決一個問題,上個臺階,解決一個矛盾,上一層樓,我們永遠在問題跟矛盾當中去成長,解決問題,解決矛盾,抓住事情的本質在推動解決提高效益,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過程。”他說。(完)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