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99久久久精品无码,被黑人伦流澡到高潮HNP动漫

搜 索
首頁 > 工作動態 > 正文

僑界代表在京共慶新中國75周年華誕:見發展 同前行

2024年10月02日 09: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電 (門睿 李佳悅)近日,中國國務院僑辦邀請僑界代表在北京參加2024年國慶系列活動。部分參會僑胞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活動中切身感受到中華文脈傳承不息、中國發展日新月異,衷心祝福新中國75周年華誕,愿繼續與祖(籍)國同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書寫好、講述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作為僑界代表來到北京參加國慶系列活動,我的心情非常激動。”緬甸中華總商會會長林文猛表示,活動期間,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國家版本館,看到記錄著中華文明歷史的典籍資料,感到十分震撼。在僑界代表座談會上,聽到來自不同國家的華僑華人分享與祖(籍)國相向而行的經驗與感受,與大家交流海外僑社的發展,收獲良多。

圖為9月29日,僑界代表座談會現場。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中國國家版本館被稱為‘中華文化的種子基因庫’,我們在這里看到了中華文明的綿延不息,非常自豪和感動。”德國紐倫堡中文學校校長李立表示,每逢節慶,學校都會組織學生通過藝術活動了解背后淵源。近年來,越來越多當地人到學校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我們海外華文教育從業者將繼續與祖(籍)國同行,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讓語言文字成為更多人讀懂真實中國的紐帶。”

  中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對陳列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文瀚廳內的《永樂大典》高仿真本印象深刻。他說:“古籍保護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至關重要,也是華僑華人向各國民眾解釋中華文明的重要參考和依據。”他準備將此次活動中的見聞翻譯成當地語言,介紹給住在國民眾。“讓他們看到中國是一個重視文明保護、重視文化傳承的國家。”

9月27日,來華參加2024年國慶系列活動的僑界代表參觀位于北京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文瀚閣)。圖為僑界代表參觀國家書房。 中新社記者 趙文宇 攝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能系統了解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機會難得。”東部非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席韓軍對此行感觸頗深,他表示,新中國成立75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為華僑華人帶來諸多發展機遇。“中國與非洲合作空間廣闊,在非華僑華人應主動把握新機遇,在各領域開展廣泛、深入、精準的交流合作,投身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

  “海外華僑華人樂見中國的發展變化,作為華文媒體人,我們會繼續堅守傳媒責任,為關心中國的華僑華人讀者及時提供真實、可信的報道。”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總編輯郭清江表示,海外華文媒體始終是一扇雙向溝通的窗口,希望通過華文媒體的力量讓更多中國讀者了解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與社會變遷,促進兩國人民的交流理解。

  “每次回到中國都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景象,這樣的發展速度讓我們感到驚喜和新奇。”哥斯達黎加華僑華人華裔協會會長翁翠玉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開辟了一條有別于西方的現代化道路,對廣大拉美國家具有借鑒意義。“我們華僑華人要發揮橋梁作用,為住在國與中國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牽線搭橋,讓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驗惠及更多人民。”

  世界青年華校校長聯合會會長羅堅表示,華文教育在海外歷經數百年傳承,當前正肩負著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創新發展的使命。海外華文教育者要勇于突破傳統模式,打造開放、多元、互通的華文學校生態系統。“海外華文學校應加強交流,團結協作,共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一道為世界文化的百花園增添光彩。”

  “我在中國考古博物館看到了來自遠古時期的石器、玉器、青銅器等文物,直觀地感受到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南非開普敦華星藝術團團長董鋼表示,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是華僑華人開展文化藝術活動的靈感源泉。“身在海外,我們更要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信,創作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文藝作品。只有自我認可,才能獲得他人認可。只有打動自己,才能打動他人。”

  活動期間,僑界代表參觀了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考古博物館,參加了僑界代表國慶招待會、港澳臺僑國慶招待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音樂會,并圍繞發揮僑胞作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傳承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等話題展開交流研討。(完)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